發展地理標志商標是行之有效的脫貧富民途徑,地理標志產品大多涉及農產品,又比一般農產品溢價高,對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區工商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大力開展商標扶貧、商標興農等活動,已初步形成“注冊一個商標,造福一方百姓”的蝴蝶效應。
A 商標品牌缺位,好產品難賣好價錢
談起商標品牌的重要性,融安縣種植大戶韋成興有刻骨銘心的感受,“沒有商標品牌,產品再好也難賣出好價錢。”
2001年,韋成興對自家的金桔低產林進行科學管護,獲得成功,金桔畝產由原來的400公斤猛增到1500多公斤。
豐收喜慶之余,韋成興四處尋找銷路,一門心思要把富有特色的金桔賣出去、賣出好價錢。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韋成興次外出參展,就遭遇難堪。
韋成興清楚地記得,自己種的滑皮金桔盡管個頭不大,但口感不錯,皮脆味純,香味四溢,受到不少客商的青睞。有位臺灣客商嘗了又嘗,聊了又聊,相談甚歡,但終因為產品沒有商標,包裝也過于簡單,生意談不攏也沒做成。
“那一次的展銷會,對我來說教訓太深刻了。”韋成興總結說,“自己花了5000元參展,擺幾天攤,盡管沒有接到一個訂單,卻買回一個經驗,也蠻值得。”
“沒有商標品牌,就很難把市場大門敲開。”類似韋成興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大學畢業的吳玄南,在上林老家種植含有硒的香米、紅薯等生態農產品,由于沒有商標品牌,銷路也很難打開,心里也相當郁悶。
“由于缺乏商標品牌意識,我區不少農產品盡管品質普遍較高,但沒有商標,也不注重包裝,檔次和價錢自然都上不來。”業內人士分析,廣西許多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都是吃了沒有商標品牌的虧。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效注冊商標數量為1217.4萬件,廣西為11.4萬件,占比不到全國的1%,這與我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需求極不匹配。
自治區工商局局長張虹表示,各地工商部門必須緊緊抓住商標品牌這個痛點,從抓商標、建品牌、推動產業扶貧上著手,加大品牌培育,造福農民群眾。
B 昔日籍籍無名,如今身價倍增
“沒有商標品牌,生意確實沒法跟別人拼。”經歷一次無標無牌的展銷之后,韋成興下決心要給自己的金桔產品注冊一個商標。
2004年7月,在融安工商部門的扶持下,韋成興成功注冊了一個商標。
有了商標品牌,農產品身價立刻不同。2004年11月,韋成興帶著標有自己商標品牌的產品亮相展銷會,醒目的商標、精美的包裝,吸引了挑剔的客商,金桔的售價從每公斤4元增至8元。
更令韋成興開心的是,參展回來之后,自家果園里經常有老板上門高價收購,供不應求。
韋成興利用商標品牌發了財,在十里八鄉引起轟動。許多農戶紛紛效仿,爭先恐后為自己的農產品注冊商標。
看到不少果農熱衷于注冊商標,融安工商部門及時開展商標興農活動。2007年,融安工商部門成功申請注冊了金桔地理標志商標。
這個集體商標的誕生,從此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助推器。融安種植金桔總面積擴大到12萬畝,產值達到5億元。全縣82家金桔生產專業合作社帶動近5000人脫貧致富,并促進了當地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物流市場的發展,直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間接帶動就業2萬多人。
“每到金桔的成熟期,外地的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我們根本不愁銷路。”有了地理標志商標產品,融安金桔果農笑逐顏開,“不用四處奔波找銷路了,許多果子還掛在樹上,就被訂購一空。”
我區大力發展地理標志商標產品,昔日籍籍無名的農產品,如今大多成為市場的搶手貨,讓廣大農民看到了“有品牌,好發財”的誘惑。
百色芒果獲得地理標志商標之后,身價搖身一變,價格從2012年的每公斤4元漲到現在的8元。芒果產業輻射帶動了265個貧困村,累計有32萬人依靠種植芒果實現了脫貧。每逢收獲季,國內各路電商巨頭紛紛進駐百色各個芒果園,爭相搶果,場面熱鬧非凡。
C “家門口”注冊商標,“開小灶”造福百姓
“注冊一個商標,造福一方百姓。”自治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理標志商標是一種知識產權,由地名+品名組成,凡是帶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農產品價格普遍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20%-90%。
事實上,地理標志商標所創造的價值,已遠遠超出傳統的概念。我區致力發展品牌經濟,書寫了不少創富神話。
隨著品牌經濟逐漸深入民心,我區工商部門順勢而為,及時開展商標扶貧、商標興農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廣大農民注冊商標、運用商標來脫貧致富。
在培育地理標志商標中,我區工商部門瞄準一些土得掉渣的地方特色寶貝做文章。今年上半年,又成功注冊了2件地理標志商標。
我區工商部門也十分注意把一些在網上走紅的、受市場追捧的風味小吃,及時進行商標注冊。如今一批響亮的地理標志商標正在積極申報中。
針對個人注冊商標難、價格高等問題,自治區工商局想方設法與國家工商總局對接,順利把辦理商標窗口搬到廣西家門口,專門為廣西農民注冊商標“開小灶”。
如今,我區農民可在自治區工商局及柳州、南寧、崇左市等4個窗口辦理商標注冊相關業務。申請注冊一個商標的收費,也從過去1000多元,甚至數千元不等的價格,降到了300元。
“不用跑北京、不用找中介、不用出廣西也能順利辦理商標注冊,對我們農民來說太方便了。”許多農民在家門口申請注冊好商標后,都對我區商標扶貧的做法大力點贊。
在商標興農活動中,工商部門也清楚看到,我區地理標志商標工作依然落后,絕大多數廣西特色農產品面臨有口碑無品牌、產品附加值低、產業鏈短等問題。
為了讓桂系地理標志商標“走出去,露露臉,提高知名度,賣得好價錢”,我區工商部門精心組織區內商標品牌企業參加全國各類展銷活動,積極開展“遍行天下 心儀廣西——廣西品牌神州行”系列活動,引導企業在重要場合推銷自己,講好廣西品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