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山地形和氣候,酉陽縣丁市鎮中壩村非常適宜核桃生長。也就是這小小的核桃,中壩村村民的收入從無到有,現在還注冊了商標,更難得的是,中壩村的核桃不是論斤賣,而是論個賣(大約1元1個)且供不應求,難怪這里的村民調侃說:“數核桃就是在數錢。”
一個核桃帶動脫貧產業
丁市鎮中壩村的山地丘陵地形限制了農業發展,不過卻非常適合發展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環境抗壓能力比較強的核桃種植。于是,丁市鎮出臺政策,對于愿意退耕還林搞核桃養殖的村民,進行補貼。如今,丁市鎮已經種植了2500畝的核桃,是鎮上大的支柱產業。當地的核桃樹又高又大,每棵樹上都掛著很多核桃。
陳俊林是中壩村的人,以前在重慶務工,2016年12月回到了家鄉準備大干一場。陳俊林介紹,村里產的核桃,又香又脆,油份重,口感好,所以按個賣也是供不應求,每年還沒到8月成熟季節,就已經被預定完了,一斤折算下來的批發價能賣到18塊錢左右。小小的核桃撐起了中壩村的支柱產業,中壩村的村干部預計2020年實現全村脫貧致富。
村民有干勁生活自然好
中壩村7組共有戶籍人口119戶486人,在家農戶基本是老弱病殘,勞動力相對欠缺。以前,寨內全是泥結石道路,泥土院壩,房屋多為木瓦結構,圈舍主要為農村傳統木質結構毛草棚架,無一戶有衛生廁所,每逢雨季,污水橫流,人居環境極差。如今,通過實施便民路項目,實現了硬化公路戶戶通,安全飲水戶戶通。目前,26間衛生廁所全部開工建設,拆除廢棄木房2幢5間,改造完成室內線路6戶,硬化庭院1000余平方米。
中壩村除了核桃種植,還大力實施其他產業發展。一些農戶將土地流轉給本地人何飛,集中發展高山蔬菜500畝,成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分紅模式促進貧困農戶經濟發展。中壩村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委會與20戶貧困戶建立了小額扶貧信貸利益聯結機制,成立的熊天壩農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發展朝天椒52號600余畝,中藥材300余畝,帶動貧困戶43戶117余人。該村村民委員會主任吳西華積極帶頭,率先種植辣椒50余畝,種植中藥材30余畝,激發“雁陣效應”,為推進產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有了一定的積蓄,中壩村開始探索發展鄉村旅游。在實施環境改善基礎上,打造特色村寨,讓游客到中壩村看農家景、品農家食,感受自然,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全力打造特色效益農業
丁市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精準扶貧做好產業的合理布局,做到規劃先行,把“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發展思路貫穿始終,以山羊、青花椒、柚子、黃花等作為主導,進一步優化全鎮特色產業布局,建成標準化養殖場23個,年出欄山羊2.5萬只;種植白柚3000余畝、青花椒6000余畝、烤煙1200畝、核桃2500余畝、黃花500畝、中藥材500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39個、家庭農場12戶、種養殖大戶98戶。
同時,建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1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10個,整合資源,注冊了“丁市白柚”、“德威黃花”、“金山核桃”等商標,年銷售額保持在400萬元以上。丁市鎮還大力扶持企業(個人)開設網店5家,農產品上行單量近100單,月交易額近20萬元。同時,積極參與農產品展銷會2次,擴大了產品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