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在其官網更新了如下消息:因認為在騰訊公司運營的“微信”客戶端上,微信公眾號“快微課”發布文章虛構其視頻來源,抖音短視頻以名譽權侵權糾紛為由將騰訊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權,提供微信公眾號“快微課”的注冊信息及身份信息,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共計100萬元。
“微信根據抖音4月8日的投訴處理了一批侵權賬號。如有更多后續侵權行為,歡迎抖音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侵權投訴系統向我們反映。”5月17日下午,騰訊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騰訊方面還未收到海淀法院相關訴訟文書。收到后,騰訊會按照法院訴訟程序積極應訴。
抖音方面則表示,此舉是正常的維權,希望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也促進整個網絡輿論環境風清氣正。
這是繼5月8日,字節跳動(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朋友圈的互相指責之后的又一次公開沖突。
事實上,今日頭條和騰訊間的爭端已經發生過多次,從內容版權到信息分發,如今戰火燃至短視頻領域,在業內人士看來,唇槍舌戰背后其實是頭條系和騰訊系在產品邊界、版權、用戶紅利上的爭奪戰。
離心的“飯局”
2017年末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張烏鎮飯局的照片從網上流出。馬化騰坐在中央位置,劉強東、王興等眾多互聯網公司高管圍坐兩旁,因出席人員所在公司中,部分與騰訊有戰略合作或有股權關聯,這張圖曾被戲稱為“騰訊系的聚會”。
但與馬化騰隔著王興、雷軍而坐的張一鳴似乎是個例外。身為字節跳動的創始人兼CEO,張一鳴不曾接受來自騰訊的投資,在此之前,旗下的今日頭條還與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發生版權糾紛,分別在2017年4月和6月,雙方訴諸公堂。
為爭奪優質內容作者,雙方更是開展了你來我往的補貼大戰。在2015年,張一鳴宣布頭條號平臺將確保至少1000個頭條號創作者的單月收入至少為1萬元;2016年3月1日,騰訊推出企鵝媒體平臺,花費2億元補貼入駐該平臺的自媒體和傳統媒體,且文章上的廣告收入全部歸作者所有;10天后,今日頭條同樣宣布斥資2億元進行補貼,且向內容創作團隊提供流量扶持、創業補貼等綜合服務。
到2016年末,補貼大戰開始蔓延到短視頻領域。是年10月,張一鳴宣布,將拿出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助力短視頻創作的爆發;2017年2月28日,騰訊再次宣布將繼續投入12億元,用于扶持旗下企鵝媒體平臺上的內容生產者,這筆錢將被著重用在原創和短視頻領域。
在產品層面,字節跳動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相繼推出了西瓜視頻、抖音、火山小視頻三大短視頻產品,騰訊先是在2017年3月投資快手,又在大約半年后復活已經下線的短視頻產品——微視。
記者注意到,對于旗下的短視頻,今日頭條APP在下方的小視頻一欄,給予西瓜視頻引流支持,騰訊亦在QQ空間中開辟小視頻專欄,可借此跳轉進入微視,同時在QQ空間里,向用戶推送來自微視的短視頻內容。
面對競爭,抖音產品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我們愿意與微視在公平的環境下展開競爭,騰訊曾推出很多優秀產品,是我們非常敬畏的競爭對手。但只要不利用壟斷優勢,只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有信心與微視進行競爭,在競爭中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騰訊方面則僅表示,微視尚在打磨,未做其他表態。
“信息流式的內容分發非常重要,廣告和金融收入是騰訊未來很大的收入增長來源。內容分發不僅讓廣告界面異常豐富,還可以獲得很多的用戶數據。”來自第三方機構的獨立分析師唐欣認為,內容版權作為內容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擁有版權后,進而可以進軍內容分發及短視頻,這背后實質上是對用戶數據等資源的爭奪,而這些資源對用戶畫像的描述更加精確,其價值比起騰訊旗下其他平臺收獲的資源更加重要。
“怛羅斯之戰”
公元751年,唐朝向西拓展邊界勢力的過程中遭遇了向東發展的阿拉伯帝國,在今日的帕米爾高原爆發了一場遭遇戰,史稱怛羅斯之戰。而頭條系與騰訊系之間的短兵相接,也近似一場互聯網界的怛羅斯之戰。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其2016年12月推出的作品《騰訊傳》中說道:“騰訊從2011年開始的內容產業布局,在整個騰訊體系中是一個‘局部事件’,并未改變這家企業的社交天然屬性。不過,它的迅猛成長,以及環形生態鏈的打造,無論是在內部還是在外部,都造成了戰略性的影響。”
到2015年3月,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馬化騰在參加全國兩會時次明確提出了騰訊未來專注做的兩件事——連接與內容。
吳曉波認為,就內容而言,“泛娛樂”成為馬化騰提倡的“互聯網+”和“騰訊只做連接器和內容”戰略積極的實驗者,長遠來看,這可能成為騰訊業務系統內的文化增長極。
而對于字節跳動而言,多條線齊頭并進搶占用戶時間,則是其方向。
“將用戶的時間資產化,這是近些年來在互聯網領域盛行的一個觀點。在這一方面無論是頭條系還是騰訊系都是一致的。”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趙振營說,“場景越是豐富,那么可以獲得用戶資產就越多。具體而言,頭條系的產品已經從新聞資訊開始向帶有娛樂屬性的場景拓展,騰訊則借助自己的社交平臺,開始向線下、內容等領域進行滲透。”
“用戶資產就是指用戶數量、使用時長、用戶數據等各方面的資源。當這些資源足夠多,就有了貨幣化的動力和資本,例如收取或者提高分成等。”趙振營說。
以近來熱度較高的短視頻為例,易觀分析師馬世聰認為,短視頻的價值在于符合移動互聯網碎片化時代的內容消費特征、能夠吸引大量年輕用戶、提升用戶活躍度和黏性、拓展平臺內容的豐富性和場景的豐富性。
縱觀當前的競爭結果,在這些內容產品的數據對比中,記者發現,作為內容分發平臺,今日頭條與騰訊新聞差距較小,而短視頻方面,抖音則對微視保持著絕對優勢。
大數據商業服務商QuestMobile提供的2018年3月新聞資訊相關數據顯示,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的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2.45億、2.19億。值得注意的是,在月使用時長上,今日頭條以2387.4億分鐘遠超騰訊新聞1481.6億分鐘。
此外,極光大數據提供的2018年4月短視頻應用滲透率來看,抖音以23.5%的數值遠高于微視的0.5%。在同期的短視頻應用月均DAU(日活躍用戶數量)方面,抖音也以6699萬人的數值高于微視的8萬人。
一位不愿具名、且同時入駐騰訊和今日頭條內容平臺的自媒體創始人在采訪中這樣向本報記者表達了對兩家公司的觀察與分析:“騰訊選擇加碼內容,是不想讓用戶跑出騰訊體系,即便是‘防御目的’也是要做的,更何況可能為騰訊帶來增量用戶。騰訊可以以更便宜的成本獲取用戶,交叉推廣能力也很強大。”
圍剿與突圍
自2011年的3Q大戰后,騰訊逐漸改變了模仿的發展模式,戰略合作、資本運作逐漸成為這家互聯網公司的新道路。
然而,無論是在內容分發,抑或是短視頻領域,騰訊均親自上陣。
坊間有這樣一條傳聞:“騰訊早年欲投資入股今日頭條,但雙方終未能達成一致,隨后騰訊為對抗今日頭條推出了天天快報。”對此張一鳴曾回應稱:“報道是傳言,不屬實。但也不算是空穴來風。隨著我們的DAU和收入快速增長,過去兩年一直有各種戰略投資和頭條接觸,其中不乏提出收購的、合并的。”
雙方沒有后來的股權及資本合作關系,然而當騰訊進入到內容分發和短視頻后,2011年之前,“與騰訊撞車的產品都會衰落”的現象并未發生。
作為騰訊后來推出的產品,天天快報與今日頭條間依然有不小的差距,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天天快報在今年3月的月活為6196萬,不足今日頭條的三分之一,用戶每月使用時常上,今日頭條約為天天快報的10倍。短視頻方面,頭條系中的抖音也是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記者了解到,騰訊對內容、短視頻的扶持力度均不弱于字節跳動,尤其在短視頻領域,雙方的差異更加明顯。
檸檬傳媒網絡運營總監張藝飛向記者介紹,微視會根據有效播放量劃分出S級、A級、B級三個級別,視頻作者可相應獲得1800元、500元、180元的獎勵。“這個獎勵在供應商里算較高的。”張藝飛如是說。
3個月前開始在微視更新跳舞視頻的于雷則告訴記者,“賺錢”是他選擇微視的主要原因。“我在微視上有3萬多的粉絲關注,一個月從微視拿到的補貼可以達到兩萬元以上。”
相比騰訊的重金扶持,字節跳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抖音并沒有對短視頻作者的補助。
唐欣表示:“頭條系抓住了風口,將大量的內容供應者收入囊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態。此外,頭條系平臺與作者關系目前都比較穩定,沒有明顯趨勢表明騰訊能夠改變這個狀況,反而有一些差距拉得越來越大,所以騰訊不是那么容易將對方打敗。但騰訊的優勢也十分明顯,社交產品豐富、流量大,使用頻率高、界面豐富都是它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