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門”“李子壩”“洪崖洞”……重慶“網紅”景點頻頻被搶注為商標,“蹭熱度”現象頻發。對此,專家表示,知名旅游景點以其獨有的人文氣息和自然風光而具有特別的品牌價值,及時提交商標注冊申請是企業商標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然而,離開商品的實際經營,單純申請注冊知名度高的“網紅”景點并不是一種對商標的重視,也不是對品牌的尊重,搶注商標不如做強品牌。
穿樓而過的輕軌李子壩站、具有巴渝傳統建筑特色的洪崖洞、輪渡兩江擺渡的朝天門碼頭……在重慶,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景點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讓山城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網紅”。據重慶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消息稱,今年五一3天假期,重慶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735.75萬人次,同比增長21.6%;實現旅游總收入112.48億元,同比增長30.5%。
旅游市場的火熱,也給商標注冊燒了一把火。一些企業和個人敏銳地嗅到了商機,爭先恐后地將重慶市知名的旅游景點注冊成商標。記者在中國商標網上查詢到,包含“李子壩”字樣的商標注冊申請達82件,包含“洪崖洞”字樣的商標注冊申請達67件,而包含“朝天門”字樣的商標則達到192件。“知名旅游景點以其獨有的人文氣息和自然風光而具有特別的品牌價值,及時提交商標注冊申請是企業商標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然而,離開商品的實際經營,單純申請注冊知名度高的‘網紅’景點并不是一種對商標的重視,也不是對品牌的尊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兼職研究員黃暉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獲得商標權后,還需要以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提升商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網紅”景點商標遭遇瘋搶
風景名勝和歷史遺跡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近年來,重慶市抓住機遇,通過對本地文化內涵的發掘和多元文化元素的植入,不少景點成為游人必打卡的旅游地,在全國乃至世界打出了響當當的名聲。“以知名景點名稱注冊的商標本身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會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黃暉告訴記者,“我國商標法規定,每個產品和服務名稱可注冊45個類別商標,任何自然人都可以以景點等名稱申請注冊商標,搶注這些商標并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因此,包含重慶知名景點字樣的商標遭遇瘋狂搶注也在情理之中。”
朝天門是重慶老牌旅游地標,“朝天門”“朝天門碼頭”“朝天門洞子”等相關商標早已被眾多企業和個人握在手中。自2016年至今,關于“朝天門”三字的商標申請多達67件,大多是注冊使用在餐廳、旅店、食品等項目上。2009年,重慶市一家主營重慶火鍋及特色川菜的餐飲連鎖企業朝天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朝天盟公司)取得了“朝天門”商標的使用權。憑借著“朝天門”的名望和管理有方,截至目前,朝天盟公司在全球200多個城市和地區擁有500多家“朝天門”火鍋連鎖店。不可否認,“朝天門”商標給朝天盟公司帶來了巨大商機,然而同時,也讓朝天盟公司深受商標侵權案的困擾。2016年,圍繞“朝天門”商標,朝天盟公司與杭州渝盛餐飲有限公司展開了一場商標求索,后朝天盟公司成功保護了自己的商標權。據朝天盟公司負責人介紹,諸如此類“打假”案件,公司每年要參與20余起。
除了已經注冊的商標常常被“惦記”外,重慶很多“網紅”景點商標也頻頻被外地企業或個人搶注。小龍坎是重慶市沙坪壩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卻被四川成都一餐飲企業成功獲得“小龍坎”商標所有權。
對此,有業內專家表示:“商標是越出名越好,使用這些知曉度較廣的‘網紅’景點作為商標,可以為前期產品推廣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但使用者良莠不齊,例如,‘仙女山’就曾被注冊使用在獸藥等商品上,一旦關聯的品牌商品出現問題,該地域可能會受牽連,降低美譽度。”
做大做強品牌才是王道
“誰也說不清這個地方將來會不會火,有時也是‘蹭熱度’‘湊熱鬧’的心態申請商標。”重慶市當地一家餐飲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不少商標申請人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導致商標注冊之后被束之高閣,造成商標資源緊張。就像黃暉所說:“實際上帶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的商標已經不計其數,但真正成為品牌的少之又少。”
有目共睹的是,重慶市商標品牌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近5年來,重慶有效注冊商標數量從9萬件增至31萬件,增長233%;地理標志商標從129件增至233件,增長81%;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總量達到249件。目前,重慶企業每年提交的商標注冊申請在5萬件左右。商標注冊數量提高的同時,還需在質量提升方面下更大力氣。
作為我國汽車自主品牌佼佼者的長安汽車從山城走向世界,正是因為多年來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重視產品質量和服務,長安汽車成為全力打響了“重慶智造”的自主品牌之一。
重慶不只有火鍋,還有美景。“網紅”景點不是一天建成的,品牌也不是一天打響的。“一個名稱響亮的商標對品牌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好品牌的根基是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認可。品牌的意義,不僅是為產品標注獨有的名稱來提高識別度,關鍵是以品牌所具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溢價。”黃暉表示,我國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不是說讓企業簡單地去注冊個商標、做做營銷推廣,而是鼓勵企業在“品牌含金量”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