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縣若普村地處大涼山腹地,地勢開闊平坦,綠油油的成片附子在雨后特別茂盛繁密,生機盎然,這是彝族村民們種植的脫貧藥材。
附子的長勢喜人并沒有讓若普村支書比機什呷感到高興,他皺著眉頭,手指成片的附子,“我們聽說好醫生藥業遇到困難了,今年的附子恐怕不會收購了,看到長得這么好的附子,以為今年能有好的收入。咋個整嘛,好醫生藥業不收購,這是藥材,又不能喂豬喂羊。”
比機什呷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說,村里有村民823人,都是彝族,種植附子是村民的主要收入,加上好醫生藥業一直給的價格好,公道,眼看著今年就要有一個好收成,我還向縣里面夸下海口說今年實現整村脫貧,看樣子是實現不了了,要丟臉了。
據了解,若普村支書比機什呷所說的好醫生藥業遇到困難,是指前一階段社會公眾關注的“好醫生”商標事件,該商標是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2000年注冊,2010年獲得國家馳名商標認定,中國平安又以“平安好醫生”注冊為商標,授權給其下屬子公司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使用,于今年5月份以“平安好醫生”在香港主板上市,為此,好醫生藥業將中國平安起訴到法院,商標之爭、品牌混淆以及公眾的誤認致使好醫生藥業中藥材與新業務市場陷入困境。
脫貧項目陷入困境
雨后的布拖縣道路泥濘街道冷清,穿過縣城就到了好醫生藥業在布拖的制藥廠,這是布拖縣唯一的工業企業。據介紹,四川好醫生藥業24年前就是從這里開始制藥工業的,現在僅僅是集團下屬公司的中藥材基地,也是好醫生產業扶貧項目——涼山州附子加工廠,每年上千噸的附子飲片從這里銷售出去。
本該是附子加工銷售的旺季,廠區卻非常清靜,只有零星的幾個職工在負責看守,附子加工車間里的設備已經鋪上一層灰塵,好醫生藥業精準扶貧項目組負責人張富貴讓人打開庫房,記者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附子。
張富貴介紹說,“我們的附子的利潤非常薄,之所以要堅持做,是因為能幫助彝族老百姓脫貧,附子飲片主要賣到沿海珠三角地區,往年這點附子早已銷售完了,可是今年到現在已經積壓了500噸左右,平安和我們公司發生‘好醫生’商標爭議后,我們的附子飲片就賣不出去了,如果這個情形得不到改變,今年我們就沒有辦法收購當地彝族村民種的附子……”
作為中國彝族火把節發源地的布拖縣,是一個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區半農半牧縣,轄區面積1685平方公里,總人口19.12萬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6.3%,貧困人口有5.7萬人。
據好醫生涼山州中藥材基地負責人耿忠介紹,布拖縣有6個鄉鎮28個村種植附子5000畝,附子產值2500多萬元,帶動4000多戶農民增收脫貧,全涼山州有6個縣都種植了附子,面積已超10000畝。
為了使農民種植的附子賣得出去,變得成錢,收入有保障,2017年,我們又投資500多萬元對附子精深加工廠進行擴能升級改造,建立了高質高效的自動化生產線,保證把農民種植的附子全部收購進廠,加工成中藥飲片后銷售到全國各地市場。
涼山貧困屬原始的、深度的貧困,也是全國貧困問題突出、致貧原因復雜、脫貧任務繁重的地區。當地沒有工業,彝族老百姓主要依靠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來增加收入,而種植附子,能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在龍頭企業的主導下,迅速成為見效快、穩定、低風險的脫貧途徑。
在若普村,彝族村民比機黑呷站在他種植的附子地里告訴記者,他家靠牛羊和種附子一年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有3個未成年的娃娃,一家5口,人均年收入4000元左右,種附子的收入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半,剛開始種植的時候,種子都是好醫生藥業免費提供的,對于好醫生不收購附子后將面臨的生活困難,比機黑呷無助地讓記者給想想辦法。
布拖縣縣長特覺史黑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布拖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種養殖和外出務工是當地彝族老百姓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土壤資源條件,特別適合種植附子,附子藥材的收入占村民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我們聽說了好醫生遭遇平安的商標侵權帶來的經營困難,如果附子賣不出去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脫貧攻堅戰,不僅僅是好醫生藥業每年繳到縣里的稅收沒有了,重要的是附子種植是一項富民產業,直接關系百姓的增收脫貧,直接影響到我們布拖縣2020年的全縣脫貧摘帽。”
據悉,涼山州從事附子產業種植的農戶共有10000多戶,合作幫扶的貧困農戶5000多戶,好醫生藥業在布拖附子飲片加工企業已安置就業務工人員128人,其中彝族員工占95%以上,每個員工每年在公司務工收入3萬元以上,農民不離鄉不離土就實現了脫貧致富。
附子種植,彝族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5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審議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強化精準幫扶舉措,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全力推進就業扶貧,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據了解,涼山州17縣市中11個民族聚居縣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占四川省總數的三分之一,貧困村1618個,其中166個屬極度貧困村,貧困人口52.88萬,2018年是該州脫貧攻堅的總攻之年,將實現500個貧困村退出,約20萬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產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無疑成為偏遠民族山區農民脫貧的有效的方法。布拖縣,由于優質的地域環境,附子生長特別好,產量高并且質量優等,每畝附子收入是種植其他農作物的5倍以上,是高寒山區脫貧致富的好項目,但是如何將農產品變現,使農民取得經濟收入成了關鍵的因素,而打通銷路正是好醫生中藥產業扶貧的優勢所在。
據了解,早在1995年,好醫生藥業就開始在布拖縣進行附子種植項目。每年投入數十萬元對當地的彝族農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免費提供種源、保底價收購等措施切實確保種植戶利益,帶動了以布拖縣火烈鄉、普洛鄉、樂安鄉附子核心種植區為主農戶通過種植中藥材附子增收致富。
2000年,好醫生藥業投資建立了國內大的附子GMP飲片生產廠,形成了從種植、加工、產品到營銷的完整產業鏈,解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附子已成為布拖縣經濟發展新戰略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
相關調研資料顯示, 2014年以前,布拖縣火燈村以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村附子種植農民只有60多戶,種植面積70多畝,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1500元。
好醫生藥業開展產業精準扶貧對口幫扶以來,附子種植農戶增加, 2016年有140戶村民種植了160畝附子,公司付給火燈村及周邊貧困村附子收購現金126萬元,種植農戶戶均收入6000元,附子產業的發展,使該村種植戶收入成倍增加,當年建卡識別貧困戶已降為53戶,70%的農戶已經摘掉脫貧帽,2017年達到全村全覆蓋種植,戶均收入突破8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繼續減少。
如果沒有遭遇“好醫生”商標侵權的影響,2018年,好醫生藥業為該村規劃的附子種植面積為352畝,戶均超過2畝,預計戶均種植附子收入10000元以上,和若普村所希望的一樣: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目標。
受影響的不只是好醫生藥業扶貧產業的中藥材項目,據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新業務負責人介紹:“商標事件直接導致我集團今年在新醫療市場推進緩慢,原計劃今年構建500家直營的好醫生國醫連鎖診所,目前預計只能完成100余家,原運行順暢的好醫生云檢測遭遇同業不正當競爭,因‘好醫生’商標被其他公司用于公司名稱等侵權問題導致在河北、湖北等地區開辦好醫生分公司無法申請工商注冊。”
中醫藥產業扶貧方向不會改變
扶貧成為好醫生藥業的社會責任,在對口幫扶村,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親自擔任扶貧工作小組組長,抽調10名職工專職從事扶貧攻堅工作,制定和實施了細致可行的措施。
幫助農戶制定產業發展計劃,落實附子種植面積和生產技術,與農戶簽訂保底價每公斤8元回收產品合同,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公斤高于市場價2—4元收購,全部以現金支付方式收購農戶種植的商品附子。
提供全方位的附子種植服務,在播種、中耕和采收三個時節開展3次技術培訓,平時也經常進村入戶巡回指導,讓農戶全面掌握附子種植管理技術。
每年都為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捐贈生產、生活用物資,為貧困農戶的小孩上學提供一定資金幫助,讓他們衣食無憂,安心學習。同時,好醫生藥業涼山已投資9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其中有600多名員工來自貧困家庭,而且專門針對貧困群眾學歷低,開展崗前培訓、技能操作培訓,讓這部分成為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擁有固定穩定的收入,走上“脫貧”不會“返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好醫生藥業實施的中醫藥產業精準扶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2017年10月,好醫生藥業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稱號;2018年2月,好醫生中醫藥產業精準扶貧項目榮獲2017年四川社會公益成果特別獎。
面對商標遭遇侵權帶來的困境,董事長耿福能強調:前進中的挫折不會改變好醫生藥業的產業扶貧方向與決心,通過中醫藥產業扶貧的精準扶貧,可以從根本上建立脫貧不返貧,致富奔小康的長期長效持續增收機制,從而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對于今后的工作,耿福能說,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中醫藥大有可為,好好干”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州縣各級政府的決策部署,一如既往地搞好“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工作,加大力度把中藥材產業推廣到全州更多的縣市發展,加快速度建立中藥材“百草園”基地、集散交易中心,幫助更多的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涼山民族經濟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