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指導思想。《規劃》強調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線,以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其次,工作原則。《規劃》提出,要堅持質量優先原則,加快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由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堅持強化保護原則,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持開放合作原則,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堅持系統協同原則,提高知識產權領域系統治理效能。
第三,主要目標。《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運用取得新成效、服務達到新水平、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標,并提出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海外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9萬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32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2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達到85%等八項預期性指標,確保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第四,重點任務。《規劃》部署了5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二是提升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成效,支撐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三是構建便民利民知識產權服務體系,促進創新成果惠及人民。四是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五是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和文化建設,夯實事業發展基礎。
第五,專項工程。《規劃》圍繞5方面重點任務設立了15個專項工程。包括:圍繞“加強保護”提出了商業秘密保護、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建設、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建設、地理標志保護、一流專利商標審查機構建設6個專項工程。圍繞“提高轉移轉化成效”提出了專利導航、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商標品牌建設、版權創新發展、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5個專項工程。圍繞“構建服務體系”提出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工程。圍繞“推進國際合作”提出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對外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兩個專項工程。圍繞“人才和文化建設”提出了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程。
第六,實施保障。《規劃》明確了四方面保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組織協調,明確責任分工,細化目標任務,加強宣傳解讀,制定年度推進計劃。二是鼓勵探索創新。發揚基層首創精神,積極探索積累務實管用、科學精準的具體舉措,豐富完善政策措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強政策和資源支持,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創新投入模式和機制。四是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開展規劃評估,強化監督檢查,確保任務落實。(總臺記者 王婧)